Info

徐八叉谈吉他

Posts tagged Andrea Tacchi

(上接前文:吉他装饰技艺-音孔饰圈(5)

其他技法

非环镶嵌

音孔饰圈的英文为Rosette,其本意指勋章上由彩带组成的圆形装饰或是形似玫瑰的装饰,因而环形是其最基本的形象。从制作上讲,也是在面板上开一个环形的槽,然后再将饰圈按层或整体镶入。然而却有一些制作家偏偏愿意挑战这个最基本的技法,另辟蹊径,并不按圆环的方式进行镶嵌,这就是音孔饰圈中的非环镶嵌。主要手法有段镶、环外造型、不完整环等手法。

单从镶嵌工艺上来说,非环镶嵌比环形镶嵌做法要复杂得多。需要根据所需形状,在面板上依次开槽并镶嵌,一旦失手补救的余地很小。精准而细致的留白,与镶嵌的呼应对着是这种手法的妙处所在。

原木镶嵌

拼木镶嵌中有一种特别的手法,就是利用木纹原始纹路造型,辅以少量的人工设计。虽在手法上,与注重拼接重组的拼木镶嵌无大差别,然而意趣却大不相同。为了区别于一般的拼木镶嵌,我将其称为原木镶嵌。这种做法通常会选择纹路特殊的材质,蛇纹木、山毛榉、瘿木、雀眼枫都是常见的材料。有的制作家选择完全不加雕饰,另外一些则根据木材的纹路拼接造型。

原木镶嵌是个毁誉掺拌的技法:取材得当就会产生优美生动甚至是深刻的作品,而如果随意采选则有敷衍之嫌;一方面能够赋予每把琴独一无二的特质,另一方面又无法形成制作家个人的标识,过分注重统一又会有产生大量平庸而无味的作品。总之这是一个比拼审美意趣而不是技艺的手法。

烫画

烫画又称火笔画、烙花,用特殊的铁笔在木材上绘制而成。对于吉他饰圈而言,通常选择易于绘制又具有足够对比度的枫木进行绘制,然后以类似原木镶嵌的方式嵌在面板上。可能因为烫画本质上是绘画技法而不是木工技术,目前在制作中并不流行(也可能是因为制琴师大都不会画画),据我所知应该是英国制作家Philip Woodfield首开风气。早期Philip Woodfield笔法婉转细腻几近工笔白描,最近作品笔意日渐浑厚,颇具明暗变化之妙。这类工艺最怕有匠气,难得Philip还能有这样一手能耐。

从工艺上讲,激光木刻也可用于制作类似烫画效果的饰圈,但目前并没有这样的例子。

雕刻

雕刻在音孔饰圈里是更少见到的一个手法。毕竟除了装饰作用以外,音孔装饰圈在结构上也承担一定责任,太过脆弱毕竟不好。而且受限于面板厚度,雕刻手法也没什么施展的空间。在一流制作家中,我也仅知道一个使用过雕刻技法的制作家——Jeffery Elliott。

雕填

雕填随着CNC的广泛普及才出现的一种技法,主要用在量产琴上。这种技艺模拟的是拼木镶嵌的风格,但是做法简单得多,使用CNC在枫木上雕出花纹,然后填入填泥就完成了具有拼木风格的音孔饰圈。

目前我并不知道哪些独立制作家采用这种方式,希望永远不要出现在手工琴上。

后记

为什么要关注音孔饰圈技艺,这东西对音色又没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关注音孔饰圈技艺,买一个不丑的不就行了?这可能是很多制琴者的疑惑。的确,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音孔饰圈会对音色产生影响。而随着工业水平的提升,雕填量产了拼木镶嵌,拼木马赛克也可以批量订制了。比起自己制作,购买似乎更是惠而不费的做法。

我非常理解这种实用主义精神。但是我却一点也不欣赏它。我希望我的吉他,出自那些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制作家之手:Antonio Torres、Vicente Arias、Enrique Garcia、Fransico Simplicio、Daniel Friederich(他的音孔饰圈的麦穗里用三种颜色表示明暗,还有极其精细的衬层)、Jose Romanillos、Andrea Tacchi(为了一个音孔装饰圈,把自己逼到极限,闷头做了三个月)、Dominique Field、Jean-Noel Rohe等等等等。

我相信他们在音孔制作上投注的耐心和专注是他们在面板调教上投注精力的缩影,小小的饰圈中同样包含了他们制作其他同行无法匹敌作品的野心。

(全文完)

(上接前文:吉他装饰技艺-音孔饰圈(3)

拼木镶嵌

以拼木马赛克为主的单层装饰风格

单层装饰风格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以拼木马赛克为主体的单层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如前文所述,这种风格的出现和创立与Torres并没有什么关系。虽然他是较早将拼木马赛克作为主要装饰技法的制作家,但他对于拼木马赛克的使用只有两种情况:多层装饰中的装饰带,或者是单层装饰中心层中的一个动机。无论是装饰带还是独立动机,当时大多数制作家仅仅会使用几种有限的模式,比如棋盘、梯子等等。

单层拼木马赛克并不是这种形式,它有更复杂的形状模式设计,也更具有整体感。现存吉他中,我所知道的最早的单层马赛克是Francisco Gonzàlez在1869年制作的玫饰圈。将马赛克图案从简单的动机变为复杂的图案设计这应该是第一次。此外通过染色获得所需的颜色,并通过这些颜色表现花朵的层次和明暗,在吉他饰圈制作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手法。

对比之下,1860年Torres中的拼木马赛克动机虽然也很复杂,但仅仅在局部作为FE08棋盘动机的替代品,并没有用马赛克做整体构思。而1861年Jose Pernas使用拼木和马赛克制作的装饰圈,虽然整体效果和50年以后的拼木马赛克类似,但也不是作为整体图案来设计的而是装饰带的组合。

很多人认为Francisco Gonzàlez是Madrid学派的开山祖师,其实他本人既不是Madrid当地人也不是最早在Madrid开始做琴的制作家。只不过因为他教会了Jose Ramirez I做琴,而Jose Ramirez I又教会了他的兄弟Manuel Ramirez,二十世纪前叶几乎所有知名制作家又都出自二人门下。因而被误传为Madrid学派祖师。Francisco Gonzàlez不同于其他制作家,他并不是木匠出身,而是一位工程师。比起“Jose Ramirez I的老师”,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西班牙第一辆汽车的制造者。或许正是由于不同的背景,他在饰圈制作上采用了一些开创性的手法。这种装饰风格也因着Madrid的制作家们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音孔饰圈的标志性技艺。

仔细研究这种装饰风格的文化背景,就会发现它在吉他制作上出现,并被广泛认可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马赛克装饰最早源自古希腊,后来成为拜占庭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世界的主要装饰风格。而摩尔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穆斯林——曾统治西班牙达800年之久,在西班牙文化中有很深的摩尔文化的烙印,甚至早期类似吉他的乐器都是摩尔人带到西班牙的。很自然地,具有摩尔、波斯、伊斯兰风格的拼木马赛克很容易被“外国人”认为是更“西班牙”的装饰(类似的事情其实在中国也发生过,青花瓷的纹饰风格也是波斯风格的,但却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在后续的传播和选择中,有意无意的会倾向于这种风格(当然,实际情况是除了拼木马赛克以外,其他手法也会靠近这种风格)。

除了文化因素以外,易于设计和制作也是拼木马赛克流行起来的重要原因。与需要天才的构思和精巧手工的拼木技法不同,拼木马赛克几乎可以将任意的图案经过固定的几个步骤,转化为对应拼木马赛克制品。在得到拼木马赛克制作的动机之后,就可以在面板上以层为单位逐层镶嵌了。

拼木马赛克有点类似早期的电脑描图,通过位图(bitmap)——就是早期家用游戏机的图像呈现方式——来表示图形,因而在曲线的表现上有所欠缺。在20世纪早期,拼木马赛克精度在6-13格之间,每格精度在0.6-1mm左右。很难准确地表现流畅的曲线转折。因而以规则的图形模式为主,甚至类似1869 Francisco Gonzàlez玫瑰饰圈的都比较少见。

1960年以后,随着工艺水平的日渐提高,拼木马赛克的精度逐渐提高到10-25格子甚至30格以上,加工精度也逐渐达到0.3-0.6mm,曲线也具有了相当的表现力,到如今装饰风格也脱离了“西班牙”风格(有突破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奇怪的作品)。

 

(下一节:吉他装饰技艺-音孔饰圈(5)